傳統水泵企業利歐股份跨界互聯網數字營銷,一時成為了資本市場關注的焦點,吸引了上海澤熙等多家機構蜂擁調研,也引發了市場對于收購標的含金量低等的質疑聲不斷。利歐股份董事長王相榮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進入互聯網領域,利歐已經考慮了兩三年,公司未來將形成“機械制造+互聯網”雙主業齊頭并進的態勢。
3月16日晚,利歐股份公告,公司將以3.45億元收購數字營銷公司漫酷廣告85%的股權,進軍互聯網行業。
漫酷廣告主要以其全資子公司聚勝萬合(Media V)為平臺開展業務。后者是國內最大的為電商提供整合營銷服務的數字營銷機構,中國前50大電商網站中,超過70%都是Media V的客戶。
一個是國內最大的微型小型水泵制造商,一個是國內知名的數字營銷公司,如此大跨度的收購引起了資本市場的關注,也引發了各種爭議。有分析師表示,Media V比較適合藍色光標或者省廣股份,為什么會被一家水泵公司并購,有點看不懂。同處浙江溫嶺市的一家機械制造類上市公司高層也表示,“完全是兩個行業,要經營好難度不小。很想問問利歐能不能掌控。”
利歐股份董事長王相榮解釋稱,“公司的購并團隊通過梳理發現,A股公司中還沒有專業做數字營銷的,所以我們選擇了Media V。Media V之所以選擇我們,是因為利歐能為其提供獨立發展的事業平臺。如果被京東、省廣這些公司收購,肯定就內部化了,雖然傍上了大樹,但團隊的事業發展就受限了。此次收購雙方可謂一拍即合。”利歐股份董秘張旭波介紹,“利歐股份是從去年8、9月份開始接觸Media V,到去年12月份才基本確定收購意向,之前也有其他公司找過他們。”
“外面一開始不理解,沒事,慢慢來嘛。”王相榮心態很開放,“我們是將互聯網當成一個產業來做的,Media V是目前除阿里系外,唯一能覆蓋國內各大門戶網站及主流互聯網媒體的數字營銷機構,未來幾年高速成長完全是可預期的。”
王相榮表示,公司未來幾個月將繼續充實Media V移動端數字營銷和網絡公關業務,將Media V塑造成為能滿足客戶未來全部數字需求的一站式服務平臺。公司在互聯網行業將有完整的布局,主要瞄準一些平臺型、入口型的公司,未來一年在構建互聯網大拼圖方面還將有其他動作。
業務剝離是出于財務考慮
在收購前,Media V共有兩塊業務,即面向大客戶的互聯網整合營銷業務和面向中小企業的聚效廣告平臺(DSP/DMP)。而在收購前的2013年底,Media V將聚效廣告平臺分拆并成立“上海聚效廣告有限公司”,未納入本次收購范圍。很多人因此質疑公司收購標的資產含金量低,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我們在收購過程中把DSP業務剝離出去,主要是出于財務方面的考慮。DSP業務在未來兩三年還會有很大的費用投入,能否盈利、盈利多少存在不確定性,而且對方要價比較高,收購進來又不好估值。”王相榮說,“在Media V2013年的營收中,廣告代理業務占80%以上,聚效廣告平臺所占收入較小。”他還表示,“如果未來DSP業務盈利了,公司也很有可能再買過來。”
張旭波則解釋說,DSP其實是一個自助化的廣告交易平臺,面對的是廣告預算低的中小客戶,側重于競價和撮合交易。而Media V的互聯網整合營銷側重于滿足大客戶的廣告投放效果,有自己的數據庫資源以及數據采集、數據分析及處理技術,這些技術均整合在“聚品”整合營銷管理平臺之中。“公司此次收購Media V業務技術是完整的,Media V具有和DSP業務相近的技術。”
而針對市場關于此次收購溢價18倍,Media V凈利率低的疑問,張旭波介紹,Media V是輕資產公司,賬面凈資產值較小。Media V成立四年來的經營策略是先拓展市場份額,而沒有刻意把盈利作為追求目標。“Media V是靠技術吃飯的,其核心競爭力是精準投放系統,以及所有電商、媒體一二三方的數據庫資源。”他說,“利歐看重的是Media V未來的增長潛力以及在行業中的獨特地位,老的客戶增加投放,新的客戶會不斷進來。”
數據顯示,所有與Media V進行業務合作的客戶,如京東、雅培、寶潔等知名企業,廣告投放量都是逐年增加的。Media V的收入來源,主要來自代理費收入、媒體返點和年底超額返點三塊。張旭波介紹說,Media V今年的合同情況良好,完成收購協議中4700萬元的業績承諾指標完全沒有問題。
至于此次采取現金收購的原因,王相榮解釋說,一是此次收購的85%股權中部分權益屬于境外投資人,境外紅籌架構不能用換股的方式。二是現金收購可以加快收購審批環節。對未來更大標的的收購,公司將考慮股權收購的方式。
雖然公司描繪了一個美好的前景,但是參與調研的機構也表達了自己的擔憂。“公司目前的市值已經有點高,如果要投資的話,看重的肯定也是公司下一步的并購項目。”一家私募機構負責人說。另一家基金分析師也表示,現在很多傳統公司都轉型互聯網,但是真正成功的并不多。目前來看Media V是不錯的公司,有成熟的互聯網經營團隊,利歐也制定了進軍互聯網的規劃。但未來互聯網團隊和傳統行業團隊在思路、理念方面的磨合是有難度的,風險也不小。
傳統主業做出調整
“利歐進軍互聯網不是轉型,而是發展第二主業。”在訪談中,王相榮多次強調了這一點。“對于傳統的水泵業務,我們非常有信心。”
而在此前,市場擔心公司轉型是和主營業務增長乏力有關。張旭波表示,“目前公司水泵這塊主業已經做到全國前幾名,但傳統制造業難有一個爆發式增長,所以才進軍互聯網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
在傳統水泵業務方面,公司也做了許多嘗試。2012年公司通過現金%2B股份的方式以2.92億元收購長沙利歐天鵝工業泵公司100%股權,但是長沙利歐業績并沒有達到預期,為此,利歐股份2013年度計提商譽減值達457.69萬元。
王相榮說,工業泵受近年國家固定資產投資減緩影響,確實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團隊的整合也花了很長時間。但是公司工業泵發展戰略也進行了調整,原來打算以工業泵為基礎,收購電機、閥門等關聯企業的計劃已經放棄了。“工業泵行業屬于重資產投入的行業,花太多資源在這上面,會影響公司的成長速度。”
不過,公司去年做了很多工作,努力盤活存量資產,把持有日立泵和南京融誠流體工程機械有限公司的股權都出售了。目前,工業泵業務已經理順,公司今年合同訂單情況很好,未來四五年水泵這塊營收翻一倍問題不大。
“我們還曾經想過做新能源,投資風電、水電、光伏電站等領域,但是考慮到投資額太大,最終都沒有實施。”王相榮說。
在傳統制造業發展思路方面,公司也做出了調整,將由過去追求量的擴張轉變為追求增長質量,產品向中高端發展。公司在去年整合銷售系統的基礎上,今年將進行制造基地的整合。水泵產品的O2O進程也正在推進,公司將在“雙十一”試水。
“我們仍然會按照10年100億的營收目標推進,不過未來將形成‘機械制造+互聯網’雙主業齊頭并進的態勢,若一切順利,在不久的將來,互聯網行業的凈利潤貢獻可能會超過傳統制造業。”王相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