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印度尼西亞前首富、著名華商林紹良去世。除了在他的家鄉中國福建省福清市,人們可能對這位曾經叱咤風云的東南亞“紅頂商人”了解不多。
被譽為世界12大銀行家之一的林紹良,資產曾超過了香港船王包玉剛、工商巨子霍英東、地產大王李嘉誠、臺灣經營之神王永慶,長期雄踞世界華人首富的寶座。
和中國清末“紅頂商人”胡雪巖經歷相近,林紹良在印尼當地擁有良好的官方關系和官方信息網絡,總能在國家的巨大變局中獲得先機,巧妙地在私人財富和國家財富之間創造騰挪空間。1995年林紹良79歲的時候,林紹良集團的總資產高達184億美元,營業總額約200億美元,到達財富的頂峰。
印尼名為蘇多諾·沙林(Soedono Salim)的林紹良能夠成為“最紅”的商人,和前印度尼西亞強權總統蘇哈托密不可分。1916年出生的林紹良,22歲時從中國投奔其印尼的叔父,在其經營的一個花生油店里當學徒。
在8年后印尼的抗荷獨立戰爭中,因為掩護一個參與獨立戰爭的印度尼西亞革命軍領導人哈山·?。ㄓ∧峁埠蛧谝蝗慰偨y蘇加諾的岳父),林紹良與蘇哈托等印尼軍官結下了深厚的私人友誼,并在他們的庇護下從事丁香的買賣,成為了當地最著名的“丁香商人”,收獲了第一桶金。
而當印荷之戰終以印尼獲得獨立告終時,林紹良也獲得了今后讓他飛黃騰達的政治資源。1952年,林紹良從衣食住行入手,相繼辦起了肥皂廠、紡織廠、輪胎廠以及自行車零件制造廠,并逐漸把目標放在進出口貿易上,在新加坡和香港建立起貿易關系。5年后,他還在泰國的金融巨頭陳弼臣的幫助下,正式創辦了中央亞細亞銀行。至此,一個兼有工業、商業、金融的林氏集團已初顯雛形。
1968年蘇哈托頒布了國內投資法令,林紹良緊緊抓住了這個機遇,利用他與蘇哈托總統以及其他軍政官員的良好關系,在事業上大展拳腳。
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林紹良已經建造起一個令人咋舌的企業王國:三林集團擁有印度尼西亞中央亞細亞銀行和華仁誼集團。前者是印尼最大的私營銀行;華仁誼集團則經營進出口貿易、制造業、建筑業;由林紹良與福清同鄉林文鏡共同合資組成的林氏集團專營金融業務,產業包括第一太平投資公司,業務跨越亞、美、歐、非各洲。
不過,同所有的“紅頂”商人一樣,他們最大的風險在于“一朝天子一朝臣”。經歷了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1998年印尼當地的群眾抗議示威風暴,及其最強大的支持者蘇哈托下臺,林紹良的財富縮水了至少50億美元。
林紹良開始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到海外市場,比如收購新加坡電話公司,加大對中國內地的投入。林氏王國開始進入一個新的領域以商業技巧來奠定成功基礎,而不是僅僅依賴政治關系。
2001年,三林集團開始大舉進軍中國市場,最引人矚目的投資是2002年和2005年,三林集團兩次共斥資2.5億美元向中遠集團收購了中遠置業集團的全部股權,改組為三林萬業(上海)企業集團有限公司,作為三林集團在中國的投資和管理平臺。如今,三林集團在中國的投資累計已超過1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