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陜汽重卡2015商務年會上,陜汽控股董事長方紅衛發表了對2015年市場的看法,其觀點獨到、見解深刻,記者特記錄下來,以供讀者諸君參考。
宏觀形勢沒有好壞之分
“我們認為宏觀形勢沒有好壞之分。”方紅衛說道,宏觀往往是客觀的,沒有辦法改變的。宏觀只能預示機會和風險,成敗取決企業自身的能力和素質。企業要做的就是審時度勢、抓住機會、規避風險。
“風調雨順不代表你就能有好的收益。”他舉了陜汽自身的例子:陜汽重卡在市場高速發展的時候,份額往往保持不變,反而是市場困難的時候,企業和渠道同仇敵愾,市場份額節節攀升。所以市場表現好不好完全取決于企業自身的能力。
目前中國經濟已經進入新常態,經濟發展由高速轉向中高速,這也是中國經濟的戰略選擇。新常態意味著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資源已經用盡,新常態是要發揮市場的作用,把市場能起作用的地方交給市場。
經濟新常態有幾個特點:速度——“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結構——“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動力——“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
方紅衛認為,新常態的達成有挑戰、有風險,但是政府仍可適當作為,同時,新常態也意味著適者生存。“快速增長時代結束了,誰能適應,就能獲得新生,誰不能適應,就會被淘汰。許小年說,不要過多關注宏觀形勢,要想自己的企業,要想自己的任務,要想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把自己做強,比什么都重要。”他說道,能否做好自己的事,是否擁有核心能力,決定了企業能否適應變化的環境。
2015重卡市場70萬輛
重卡總銷量將穩定在70萬輛左右,這是方紅衛對于2015年重卡市場的判斷。
方紅衛認為,即使略有下降,但是下降幅度也不會太大。“經濟不會一落千丈,政府會出手,培育市場主體,同時經濟增速的變化會引導產業健康發展,消化產能過剩造成的壓力和浪費,引導企業經營由粗放轉向精益,過去行業太過熱,不斷擴產能,不斷有企業進入,但是仔細看,行業沒有核心能力。新常態使得行業發展更加健康,使得經濟轉型和結構調整成為可能。”他說道。
具體到重卡行業,新常態將會給重卡行業帶來幾方面的變化:首先是產品和市場需求結構的變化。生活和消費需求的增長,將帶來物流運輸業整體的變化,進而帶動重卡需求結構的變化,高速標載物流車輛的銷量有望在2015年持續攀升。固定資產投資速度的降低,將減少自卸車所占的比重。
其次,環保、節能既是技術、產品導向,也產生現實而巨大的市場需求。方紅衛說道,環保節能技術趨勢也會轉變為市場需求,天然氣卡車、黃換綠、國四的實施都是消費結構轉型帶來新的需求,這種需求會中和一部分經濟下滑導致的重卡需求量減少。
第三,城鄉差別縮小、城鎮化步伐的加快、居民收入在GDP中占比加大,使得消費拉動成為新的增長點和市場持續發展的動力源,這也會對重卡市場產生正面的影響。
服務是藍海
創新,是“新常態”下重卡行業的必然選擇。
新常態是指產業驅動力由原來的要素、投資轉化為創新。方紅衛認為,新常態下創新將成為一種自覺,也是企業的必然選擇。陜汽往服務型企業轉變正是創新的結果,從過去做好產品轉向做好服務,這是基于需求而做出的必然選擇。
“創新是靠需求來拉動的,大家參加陜汽今年的商務年會,就會感覺到,陜汽越來越靠近客戶、越來越靠近消費的前端。對需求的認知和識別,變成我們重要的內容,不了解,就沒辦法創新,沒辦法給客戶創造價值,有了需求,創新才有服務對象。”方紅衛說道。
對于服務型制造,方紅衛有很好的闡述,總結起來就是“需求+客戶,兩個關注”,即發現需求、滿足需求、創造需求;服務型制造就是以客戶為中心的企業;服務型企業的運營模式,就是關注產品全生命周期、關注客戶運營全過程。這帶來了技術、產品、營銷、服務、渠道全面的變革,技術圍繞客戶價值提升來進行,產品從逆向走向正向,營銷從轉變為體驗營銷,服務從維修加售后轉變為“車輪滾滾”(陜汽推出的全新服務平臺),渠道從博弈轉向真正的合作。
思路轉變了,產業鏈條也變得更長、更豐富,從而開辟了一塊新天地。以前大家都在增量市場廝殺,拼得你死我活,存量市場卻沒人關注,而這正是藍海。方紅衛認為,服務是重卡行業的藍海,客戶有那么多需求,但是沒人提供完整的服務,從大產品(產品+服務)走向大服務,這個將成為陜汽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