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閻 岳
1月24日發布的關于支持河北雄安新區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指導意見第九條明確提出:“支持在雄安新區設立住宅政策性金融機構,探索住房公積金制度改革。”筆者認為,這意味著已經討論了幾年的住宅政策性金融機構,也就是業界所說的國家住房銀行,即將落戶雄安新區。
在住房公積金制度相對完備之后,2013年11月初,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研究建立城市基礎設施、住宅政策性金融機構;健全符合國情的住房保障和供應體系,建立公開規范的住房公積金制度,改進住房公積金提取、使用、監管機制。
2015年,時任住建部住房公積金監管司的官員撰文稱,成立政策性住宅金融機構(或可定名為國家住房銀行)的條件已經成熟。
2017年,住建部、原質檢總局聯合發布《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業務規范》(GB/T51267-2017)、《住房公積金歸集業務標準》(GB/T51271-2017),全國住房公積金業務規范體系初步形成。
2017年12月份,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在發布的《資產證券化藍皮書:中國資產證券化發展報告(2017)》中建議,國家成立政策性住房金融機構,加大發行公積金貸款支持證券,從制度和產品設計上解決未來公積金資金供給不足。
2018年3月5日,國家發改委提請全國人大審議的報告中提出:要研究設立國家住宅政策性金融機構。在當年的全國“兩會”上,有代表、委員建議,加快研究設立國家住宅政策性金融機構,為居民合理住房消費提供長期穩定的低利率資金支持。
以上是近幾年來設立住宅政策性金融機構的進展。它的進展與構建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長效機制可以說是并轡而行的,而且是后者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房地產領域,去年12月份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今年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要構建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長效機制”。
一個月后的1月21日上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堅持底線思維著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穩妥實施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方案。
3天后,在雄安新區設立住宅政策性金融機構獲得了政策支持。
現在,設立住宅政策性金融機構的政策環境已經形成。接下來,我們有必要看一下目前住房公積金的整體狀況(這將是國家住房銀行的主要資金來源)。
去年7月份發布的全國住房公積金2017年年度報告顯示,住房公積金繳存額18726.74億元,比上年增長13.06%。2017年末,住房公積金繳存總額124845.12億元,繳存余額51620.74億元,分別比上年末增長17.68%和13.13%。
除了住房公積金繳存余額的數據外,筆者最感興趣的另一個數據是新開戶。該報告顯示,2017年,住房公積金實繳單位262.33萬個,實繳職工13737.22萬人,分別比上年增長10.11%和5.15%。新開戶單位37.69萬個新開戶職工1828.28萬人。
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的2018年經濟數據顯示,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361萬人,比上年多增10萬人,連續6年保持在1300萬人以上。按照新增就業人數的增長速度,2018年住房公積金新開戶單位和新開戶職工數同樣會保持一個可觀的增速。這就意味著2018年住房公積金的繳存余額仍會保持兩位數的增長。由此推算,住房公積金的余額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也將保持一個較高的增速。
政策支持有了,住房公積金余額會持續增長,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方案也已進入了穩妥實施階段,住宅政策性金融機構也將落戶雄安新區。這一切,預示著國家住房銀行已經不再是“空中樓閣”,或許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就會在雄安新區目睹其真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