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事兒一但開始在微博討論,且有幾個大V們煽風點火,就很容易從一個企業的事兒變成一場很喧囂的群體口水事件;因雷士照明控制權之爭,“創業幫”和“資本幫”的又一場爭權奪利的事兒,就因為京東的劉強東的高調介入變得十分的熱鬧,大家伙兒開始了新一輪的吐槽,順便借機鄙視下各自不喜好的有錢佬。
之前雷士照明前董事長吳長江離職、賽富閻焱接任董事長一事,引發“投資人逼走創始人股東繼而上位”的爭論,閻焱7月10日在微博上回應“上位”一事;吳長江也打破沉默進行了激烈的回應。他認為上述三個條件是在“批評他、攻擊他”~~
隨后劉強東在微博力挺吳長江指責閻焱“公開撒謊”、“違背職業道德”,并且說雷士照明有可能死在投資方閻焱手上。
投資人和創業者之間的關系,實質上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這點是常識;所以多數時間投資人和創業者之間因為目的一致,雖然也有爭執,但是少有鬧翻的情形。
但是近年來,隨著經濟形式的復雜化,和企業在度過了最初的創業階段,形成了相當的規模和營收的時候,兩者之間的關系就有可能從“共患難”變得難以“同享福”了。
雷士照明其實還不算影響力最大的案例,可以回顧下近年來造成相當大影響的幾個案例來看看投資人和企業家之間對于控制權的爭奪。
首先可以來看看造成世界范圍輿論嘩然的大事件,馬云為了繼續掌握阿里巴巴實際控制權和雅虎以及軟銀之間的博弈。
具體過程可以略去,但是雅虎和軟銀在阿里巴巴、淘寶、支付寶的發展過程中起到了相當的作用~但是在馬云悄然收回支付寶的控制權后,馬云受到全世界的指責,可見控制權在企業家心目中的地位之高;當然,這也和阿里巴巴成為市值起碼數百億美金有關,恩,雅虎的救命稻草——雖然解決了支付寶的問題,但是馬云和雅虎以及軟銀之間的斗爭會很長久。
其次,2010年陳曉聯手貝恩資本試圖奪取黃光裕對國美的控制權。
這事兒當時也是滿城風雨,在香港召開的股東大會前后發生了多少的事兒啊,身在監獄的黃光裕,連打了n多張牌,最后和貝恩資本達成默契~恩,將陳曉趕出了國內,并且送了個白眼狼的帽子;至于貝恩資本,則在這一過程中賺了一大筆,似乎是這樣爭奪戰的唯一的勝利者~不對,蘇寧也是受益者,趁機再次拉大了對國美的領先優勢。
最后,來看看差點打成民族品牌保衛戰的達娃之爭。
從2006年到2009年,達能和宗慶后對娃哈哈控股權的爭奪成了拉鋸戰~2006年,達能提出以40億收購非上市公司的資產,隨后雙方除了打了數十場跨國官司外,還有諸如偷稅、國籍以及各地政府以及經銷商誓師大會等等有一些偏激的事兒發生;最后。大股東達能將股份賣給宗慶后作為結尾。
以上三個案例,除國美的控制權爭奪戰被譽為陽光商業斗爭外,支付寶事件和娃哈哈之間都頗有爭議——
因為這兩個案例,馬云和宗慶后都被指責違反了現代商業社會的基石“契約精神”,現在復盤馬云和宗慶后這兩位同城的企業家似乎不合時宜,但是勝者為王在當下是蠻主流的價值觀。
這也使得我個人覺得,無論是中資還是外資,在符合法律以及商業規范的基礎上,對于企業控股權的爭奪,作為看客,盡量避免使用道德審判。
恩,是的,商業有商業的規律和規范,更有法律作為底線;所以對于雷士照明創始人和投資人之間的瓜葛,京東的劉強東的言論就很有一些使用道德大棒的嫌疑;或許是對投資人的怨氣太重,才使得劉強東有一些輿論倫次吧~
業內人潘欣所說頗為認同:“雷士照明的吳長江開始扮弱者演苦情戲了,這招挺管用,尤其是忽悠不明真相的圍觀群眾。但是看看“吳長江聯盟”的經銷商要撤伙、管理層要另起爐灶、員工要罷工的種種舉措,就知吳絕非善類,更不是什么值得同情的弱者。聰明莫過劉強東,借雷士批閻炎,既出了一口惡氣,又給自己立個創業者大哥的牌坊”
其實,相對于劉強東們對閻炎的道德審判,我更想了解閻炎對吳長江的指責究竟是真是假,比如關聯交易等等;因為內部關聯交易,不僅僅損害了股東的利益,更違反了相關的法律。
期待更多的真相浮出水面,在更多細節沒披露前,我等無妨圍觀看戲~
強哥,加油~~